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筑牢现代化强国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党的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科技创新,筑牢现代化强国之基。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必须保障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到位。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累计支出达33.5万亿元。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保障。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落实好“双减”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校外培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完善学校课后服务体系;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等教育领域,要落实“四为”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
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集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主体的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原始性创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
三、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知识和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念,提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突出了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抢占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有机联系、系统集成,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动力。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29期中青班学员,现任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